高利平调研比亚迪云轨云巴项目

  • 来源:市国投集团
  • 发布时间:2023-02-28
  • 浏览量:

2月28日,国投集团董事长高利平、副总经理王炳浩赴深圳比亚迪调研中低运量和绿智融合发展情况,考察云轨、云巴示范项目。

在比亚迪展厅,调研组听取了比亚迪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开发、立体化交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介绍,重点了解比亚迪近年来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技术、低运量交通研发、应用以及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随后,调研组一行乘坐深圳云巴1号线,现场考察云巴项目技术特点、投资、建设及运营等情况。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对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理念,把握机遇、精耕细作,通过二十多年努力发展成为拥有核心科技和全球化能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表示赞赏,对比亚迪轨道交通板块秉持的智能智慧化、国产自主化、绿色低碳化等发展理念表示赞同。

高利平指出,国家鼓励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布局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云轨、云巴技术的推广符合顶层规划释放的利好政策。同时,在城区常住人口100万左右、财政状况较好城市,也有发展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的需求,可以实现大小运量的有机互补和便捷换乘,解决大中小“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轨道交通与旅游两个业态跨界融合,可以为旅游发展提供新的亮点。云巴系统的综合建设技术要求低,可以建在道路中央分隔带和较狭窄的街道上,不占用大量空间,总体造价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桥梁通透,景观性好,能更好适应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车体震动噪声较小,充电运行,绿色低碳。他表示,当前国投集团正在落实市委、政府部署,积极推动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铁路复建工作,云巴系统的应用场景与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铁路在东阿康城区建设方案方面具有一致性,非常值得借鉴推广,调研组将就此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形成云巴项目的可行性方案。

比亚迪轨道业务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调研。

相关链接:

“云轨”是比亚迪投资50亿元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产品的特有名称,属于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云轨技术采用铁电池储能系统,可保障车辆在断电情况下储能电池继续行驶5公里;电机轴直接驱动行走轮,体积小、重量轻、扭矩大、精度高、运行声音小,便于维护;车体轻量化,使用寿命长;云轨具有转弯半径小、轮胎磨损小、能耗低等特点;云轨采用能量回馈系统,可降低能耗;云轨可真正实现无人驾驶。2017年9月银川花博园云轨旅游线路开通,是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无人驾驶云轨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一期工程长度7公里,离地高度8米,配备10组列车,每组车搭乘100人—200人,运行单次20分钟,周末运营人数约6万人。

2017年,比亚迪在云轨基础上推出云巴系统,定义为“胶轮有轨电车”技术,即“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和橡胶车轮,利用走行轮和设于走行轮下方、内侧的导向轮,实现在导轨梁上行进和转向的车辆。”云巴搭载全自动运行系统,集成了刷脸进站、无感支付、无人驾驶、秒级道岔、磷酸铁锂电池ups等技术。云巴和云轨类似,也在高架轨道上行驶,但运量较小,每小时单向客运能力小于1万人次;造价也较低,每公里约1亿元;充电一次2小时,续航180公里;更适用于中小型城市干线、机场高铁接驳线、景区观光线等。2021年4月重庆璧山开通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示范线,项目总投资18亿元,正线全长15.4公里,设15座高架车站,最高收费4元,客流量3万人次/日。2022年12月,深圳云巴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线路起自深圳坪山高铁站,终点至比亚迪北站,全长8.5公里,均为高架敷设。线路贯穿坪山核心区,连接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有效促进区内空间联结。同时,深圳坪山云巴1号线与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深大城际、龙大城际、厦深高铁、深汕高铁接驳,可以实现大小运量有机互补和便捷换乘。云巴运行通过控制中心管理,日运行18小时;票价2-3元,运营初期日客运量1.6万人次。